从文化视角解读“赶超的逻辑”,朱天: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还是具有很大的潜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朱天教授
从经济增长的原因来看,中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最大差异在于储蓄的文化、重视教育的文化,这才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在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上,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好很多。中国的优势恰恰是我们投资高、消费占比相对低、储蓄率高。但是,这种增长优势往往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
文汇报:在日前出版的专著《赶超的逻辑: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中,您质疑了关于“中国增长之谜”的流行解释,如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等等,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于文化因素,尤其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对储蓄和教育的重视。为什么这样说?
朱天:谈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我们很容易想到有为政府,想到全球化和人口红利,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比别的国家更快的原因。破解真正的“中国增长之谜”,我们不仅要跟发达国家比,还要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认为,从经济增长的原因来看,中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最大差异在于储蓄的文化、重视教育的文化,这才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在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上,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好很多。中国的特色要从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这三点来看:第一,中国有全球最高的投资率;第二,中国有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最好的基础教育质量;第三,我们技术进步的速度是全球最快的。由文化赋能和改革开放驱动的投资、教育和技术创新等内在的增长引擎,将决定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速度。
文汇报:您这里提到的“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有什么区别?
朱天:通常讲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它们是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三个需求因素。而我强调的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则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要想实现经济增长,首先是物质资本和生产能力必须提高;第二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就是教育;第三则是技术进步。这三大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全球任何地区要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的优势恰恰是我们投资高、消费占比相对低、储蓄率高。但是,这种增长优势往往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总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文汇报:从马克斯·韦伯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开始,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您如何看待过去二十年来,经济学界出现的“文化的觉醒”(cultural awakening)?
朱天:经济学家通常是不考虑文化因素的,经济学就是理性自私人,所谓自私也就是追求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后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并不总是那么理性,会作出偏离理性的决策;并且人也不总是自私的,也是有社会关怀的。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的价值观在我们每个个体身上的反映。既然各个国家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不大一样,那么它对经济有没有影响呢?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接受了文化社会对经济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并非只是认识上的,而是越来越多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用严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关于储蓄文化,有研究调查了在英国来自不同国家移民的储蓄率,发现中国移民的储蓄率还是比较高,而非洲移民的储蓄率就较低。类似这样的研究数据能够非常直观地说明文化差异对经济的影响。
文汇报:与过去讨论文化影响经济的一系列研究相比,您的这项研究有什么新的视角和发现?
朱天:我采用的是全球比较的视角,把中国放到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去做比较。以前我们讲起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一般都是在做中西比较,中国怎么样,西方怎么样,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实际上高度相似,都重视教育。而我的比较是中南比较,严格说是将中国跟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这恰恰是大家以前都不会想做的,因为总是想着对标西方,而我们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错误判断,比如说中国消费过低、储蓄投资过高,也是只盯着发达国家。而一旦做了全球比较,才能够弄清楚哪些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的特色就是中国的文化。
文汇报:当前,文化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如何重新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
朱天:除了重视储蓄和教育之外,中国还有信任和廉洁奉公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些都是中国跟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不同的地方。比如,儒家文化对传统的行政文化是有高度影响的。儒家文化很重要的方面讲的就是仁政,当官要有仁义道德,要为公,为人民服务。再比如,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体系对契约的执行力度普遍较小,因此信任就显得格外重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恰恰是世界价值观调查中社会信任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诚信正是儒家文化倡导的“五常”之一。
文汇报: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早在2005年8月12日,习近平同志就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形容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您如何展望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朱天: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对中国经济就会有更多的信心。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信,中国经济只会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尽快出台一揽子方案,解决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国有资产又多,所以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增加债务规模促进经济复苏。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调动起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改变过紧的宏观政策和产业调控政策,中国经济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朱天教授)
文:陈瑜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 | 文汇报